千里共嬋娟

千里共嬋

Dear會員們大家好,

好不容易躲過了"三颱聯播",「新颱入替」,凡那比颱風還是重創了南台灣,可謂「是福不是禍,是禍躲不過」,該來的還是要來。從報章媒體的轉播報導得知,這"蕃仔屁風颱"豪不留情地肆虐中南部,更以破紀錄的降雨量讓大高雄地區破天荒地成了水鄉澤國,到處汪洋一片,其破壞所造成的人民百姓生命財產以及工廠、農漁畜牧等物的經濟損失更是難以估計,果真天地不仁、草木同悲。

還好,天氣終於放晴,不過走了雨水,卻留住了人們的汗水與淚水。在此呼籲政府相關單位要儘快展開救援及復元的工作,莫讓選舉期間的政治口水再來淌渾水。也希望災區居民的生活作息能早日士、農、工、商,回歸正常。

「一年容易又中秋」。明日又是月圓人團圓的中秋節,在此先預祝大家佳節快樂!

有關中秋節的由來:最早「中秋」一詞出現在《周禮》一書中。直到唐朝初年,八月十五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。政府遷台後,也正式明令公布為國定節日,到近年為順應民情,才改為國定假日。

俗云:"月到中秋分外明",在這一天夜晚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、更明亮,所以又叫做「月夕」、「八月節」。此夜,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(月朗天清),自然會期盼與家人團聚。而遠在他鄉的遊子,也借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,正是白居易詩云:“共看明月應垂淚,一夜鄉心五處同”。所以,中秋又稱「團圓節」。

另外有關中秋節的傳說也是非常豐富的,諸如「嫦娥奔月」、「吳剛伐桂」、「玉兔搗藥」以及「朱元璋與月餅起義」之類的神話與民間故事也流傳甚廣甚久。

至於中秋節的相關習俗也是很多,從古到今、從北到南,形式也各不相同,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。舉凡以往的「迎寒」和「祭月」,到現在人們最主要的活動就是「賞月」、「烤肉」、「放沖天炮」和「吃文旦、月餅」了。

古往今來,月亮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被賦予了豐富的內涵,有多少關於月亮的傳說故事令人動容,有多少關於月亮的詩、詞、歌、賦讓人傳頌。此乃因月亮代表明淨澄澈,最能與詩人墨客淳樸的氣質、高潔的品性、寬廣的胸襟產生共鳴。平祺也不免俗套地以宋朝蘇東坡的詩《水調歌頭》來應景並與大家分享。

「明月幾時有?把酒問青天。」

「不知天上宮闕,今夕是何年?」

「我欲乘風歸去,又恐瓊樓玉宇,高處不勝寒!」

「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間?」

「轉朱閣,低綺戶,照無眠。」

「不應有恨,何事長向別時圓?」

「人有悲歡離合,月有陰晴圓缺,此事古難全。」

「但願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。」

  (P.S.)1.理事長可能人緣不是很好,很遺憾地到現在還沒有會員來邀請賞光賞月

2.理事長家今年中秋因老婆不在,無心賞月,只能遙寄相思(「其實月亮代表我的心」)。當然也無法邀請各位前來賞月(只好舉杯邀明月了)

3.中秋夜據說生理荷爾蒙分泌會比較旺盛,敬請諸君好自為之。(張宇「月亮惹的禍」會不會唱)

 

理事長   魏平祺  敬上 2010.9.21